更新:2024-11-28 20:06:16
炒股配资交易平台
* **正规资质:**选择持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平台,如工商营业执照、金融牌照等。
打开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出品|网财经《封面》
主持人|张涛 制片人|李念雪
2024年,中国车企的关键词无疑是“出海”,这不仅是造车新势力的前进方向,也是传统车企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。
自1954年创立以来,东风柳汽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由小到大、由弱到强的辉煌历程。如今,在全球化的舞台上,东风柳汽正加快国际化的步伐,力求将中国品牌推向世界。
在网财经《封面》专访中,林长波描绘了东风柳汽的发展蓝图:“我们会在未来三年投入大概137亿,开发全系列新能源产品,掌握一批新能源的核心技术,我们希望未来三到五年能在海外再造一个东风柳汽。”
林长波强调,在出海过程中,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至关重要。除了扩大整车贸易出口外,东风柳汽还将通过加强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合作、拓展海外组装工厂合作渠道等方式,全面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。他透露,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内,将全球合作伙伴渠道从目前的120多家扩展到200家左右;并期望在三年后,实现乘用车在海外和国内的销售体量达到1:1的均衡比例。
除了乘用车市场,卡车业务也是东风柳汽的重点发展领域。林长波表示:“我们正在针对东南亚、非洲、中东、俄罗斯等区域进行市场突破,力求在这些地区形成与国内商用车销量相呼应的市场格局。”
在国内市场方面,东风柳汽也在积极布局插混、增程、电动等多个产品方向。对于车企不同技术路线的选择,林长波认为,电动车并不会完全取代燃油车。他强调:“只要我们把产品打磨好,每家企业都能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一个技术的好坏,关键在于它能否为用户带来价值,并在提供价值的过程中实现极致的性价比。”
在技术创新的同时,林长波还强调要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,柳汽坚持使用高强度钢、物理门锁设计等安全措施,“安全是没有天花板的”。
面对当前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,林长波感概道,汽车行业已经从卷产、卷技术,到了“卷老板”的时代。为了更贴近用户,2024年8月,林长波也加入了短视频的行列,以更直观的方式与消费者和行业沟通。“我就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,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企业发展的不易和员工的需求。”林长波表示自己将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,不断学习,努力成为央企里面的新势力。
展望未来,汽车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出行工具,而是一个“移动的智能生活空间”。在全球创新格局加速演变的背景下,汽车行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。东风柳汽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?又能否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创造新的辉煌?敬请关注本期网财经《封面》对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长波。
(以下内容整理自对话实录)
01
“我们希望未来三到五年
在海外再造一个东风柳汽”
网财经《封面》:东风柳汽1954年建厂,从造乘用车到现在,其实也是完整地经历了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,从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。您怎么看这个历史成就?
林长波:我们整个的发展过程确实比较长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一直都在创新,由小到大,由大到强,目前东风柳汽的产销规模大概在250亿到300亿。实际上作为汽车企业,像这样一个规模其实也不算太大,我们希望未来在这个规模的基础上,能再翻一番。所以在2022年我们就审时度势,做了向新能源转型的光合未来计划,然后是“向海图强”、海外的“一体两翼”的发展计划。我们会在未来的三年投入大概137个亿,开发全系列的新能源产品,包括掌握一批新能源的核心技术,我们希望未来三到五年能在海外再造一个东风柳汽。
我们的产品布局到现在,基本上六个州,大概五十几个国家里面,有120多家是我们的合作伙伴,我们希望再过两年可以把这个渠道数做到200家左右。同时我们跟海外的合作伙伴,除了在整车贸易出口方面,还有个“一体两翼”的计划。我们要加大和海外的一些组装工厂的合作,然后还要加大跟我们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海外输出的重大工程的相关合作。乘用车方面,我们希望三年以后,海外跟我们国内整个的销售体量基本上可以达到1:1。卡车是重点,我们针对整个东南亚,包括非洲、中东、俄罗斯这一类区域,迅速地形成一些突破,也基本上能跟我们整个国内商用车的销量相互呼应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也会在当地组装,也会在当地建厂生产。
林长波:对,我们后面的一些组装,包括合作的工作,这都有一些相应的计划。我们有可能会在资产或者其他投资方面做一些相应的变化,今年年底、明年年初就会有一些大的动作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在海外出口车、在当地建厂组装,这些其实对海外当地国家、当地地区的税收、就业和整个营商环境都是一个巨大的提升。
林长波:对,比如说现在像在东南亚,无论是商用车企业、乘用车企业,还是一些大的零部件企业,都在纷纷布局。特别是泰国,泰国现在是我们海外各家车企布局的一个热点国家。当然泰国当地一些相应的营商环境,确实对我们国内企业非常友好,泰国市场也是我们考虑的其中一个点。像俄罗斯还有欧洲,实际上我们现在也有一些相应的考量。
但是短期内,像欧洲地区,我们还是以整车贸易先行。特别是在欧洲,今年上半年我们的乘用车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倍,所以这个也给我们带来了要继续向欧洲扩大海外贸易的决心。10月份在巴黎车展上,我们也会发布东风柳汽乘用车的一些新产品,我们想快速地把欧洲市场做起来。
02
“我希望把中国车的品牌打造出去”
网财经《封面》:其实中国产品,如果企业走出去了,同时也就是中国品牌、中国文化走出去了。
林长波:是,这里面确实存在很多问题。我们以前在出口的时候可能很少考虑到三包的问题,质量的问题。我们可以走出去,但是能不能走上去?能不能走得久?最开始在布局整个东南亚市场的时候,实际上我们一定是销服,包括整个的后市场这块,我是一体化考虑、一体化运营的。我是当时国内企业为数不多的,整个的三包服务这块全进行满足的。
实际上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,我的一些合作伙伴对我们的信心是非常足的。我们希望以后的出口能让我们国外的用户也好、行业也好,认为我们不光光出口中国车,也要把我们中国车的品牌打造出去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其实这里面还是有更深的对整个中国工业、中国产业、中国汽车的一种信任。
林长波:对,把中国品牌也要带出去。实际上这两年中国产品,特别是汽车产品,在整个海外的口碑已经逐渐改变了,已经越来越好了。以前海外的国家把中国所有的车统一都叫作中国车,但是现在已经慢慢在改变了,他们已经知道了中国有很多好的品牌,中国有很好的汽车制造经验,中国有很好的汽车文化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其实以前西方有很多刻板印象,比如说可能觉得中国制造是低端的、廉价的,但这两年其实随着中国企业的努力,大家的这个印象已经在发生改变了。
林长波: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最明显的现象,去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,基本上国外的所有外资车企,包括合资企业的高管,悉数来到了中国,来看中国的电动车,来看中国的智能车,来看中国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布局。还有一个现象,比如说像欧洲,欧洲现在因为它认为在电动车,包括整个智能化的赛道上,有可能已经慢了中国半步了。在这一块,他为了给本地的企业留一些发展的空间,那么开始(限制中国车企)。
打开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03
“电动车不一定会全面取代燃油车”
网财经《封面》:对于电动车会取代燃油车这种说法,您怎么看?
林长波:实际上从我们现在的情况来看,以后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这个进程是不可逆的。当然会不会全面取代燃油车?我倒认为不一定,因为燃油车它还是有一些电动车不太具备的优势。确实燃油车它也会有很大的一块市场,但是现在从整个发展形势来看,我觉得电车,包括混合动力的车辆,也会变成一个很大的助力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其实这两年包括增程、混动这些卖得挺好的。
林长波:当然现在国家对增程这块还没有纳入到电动车的一些相关政策中,但是我觉得未来增程也是一块很重要的市场。第一个,它可能会把整个发动机的效率、整个发电的效率发挥到最大。另外,实际上在车辆怠速的过程中,它可以用电,加速时又可以用一些相关的油。还有就是它在整个出行的过程中,近无忧远无虑,既可以满足你的短途,又可以满足你的长途,在这方面它还是有一些天然的优势的。
当然在混动里面,有插电混,有增程,像我们星海V9,这个是插电混。插电混实际上在技术路线里面是介于增程跟纯电动之间的一个技术,它更好地兼顾了增程的高速续航电量不足所带来的动力衰减问题,又可以解决电车在一些基础设施不完善下长途续航的问题,很好地把这两块都解决了。所以我觉得燃油、增程、电动、插混,这都是不同的技术路线,每家企业在每个技术路线里面,只要把产品打磨好,只要给用户的体验能做到极致,我觉得每家企业都可以行稳致远。产品选好了,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但市场也有种声音,认为增程是一个落后的技术。
林长波:我倒不这样认为,我认为增程这样一个混动方案,它实际上是我们的内燃机技术和电动化技术这两个方面互为补充、互为辅助的一种技术。从另外一个道理上讲,电动化技术相对来说是简单的,它实际上就是电池、电机、电控,这里面只需要你把信号、逻辑、扭矩处理好。它属于是通过信号逻辑,其实是很容易进行计算的。但是像内燃机它是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的燃烧技术。传统的内燃机技术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,关键就看我们怎么样去把它结合好,把它组合好。
实际上一个技术到底好与不好,我觉得第一个是取决于这个产品给用户带来的价值。第二个是在给用户带来这个价值的过程中,是不是能做到极致的性价比,假如说这个技术很好,但是你想要获取它的成本很高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对,这个钱最后还是消费者承担。
林长波:给用户提供体验,给用户提供的价值到底在哪里?其实我觉得就是三个字,性价比,我们是不是用最具性价比的方案给用户带来了最大的价值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是的,我从一个用户的角度来看,就比如说增程技术,其实它更能缓解我的焦虑,更能满足我长时间使用的需求。
林长波:对,其实像在增程里面,我们华为的问界系列,包括我们理想的L7、L8,L9系列,实际上也做得非常好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您2022年提到,未来三年要100%电动化,未来5年停止生产燃油车,这个计划会变吗?
林长波:这个计划不但不会变,我们还会提前。从现在来看,我们今年乘用车的新能源产品基本上全带电了,像我们的燃油产品,就是我现有的一些相关产品,主要满足海外的市场。国内基本上我都是往插混、增程、电动这三个方向去做产品布局,今年我们产品基本的布局应该都完成了。我们中大型MPV类产品采用的是插电混的技术路线,比如说像在轿车里面,采用的是纯电路线,再加一个相关的增程。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,我也不会说全部all in纯电,还是全部all in PHEV(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)。因为这里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,毕竟你的用户他对产品的理解已经越来越深刻了,他需要的不光是某一款技术,他需要的是给他带来的体验,给他带来的价值。
04
“我们打造品牌要抓住三个点:
真诚、温暖、可靠”
网财经《封面》: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也是70年,您作为从业者,虽然比较年轻,但是在整个造车行业来看,其实也算是老兵了,您现在回看过去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?
林长波:我觉得现在的市场变化确实太大了,市场在变,竞争环境在变,技术路线在变,所有都在变,但是我觉得要抓住一条,用户的价值点它是不会变的。现在为了能把用户的价值点梳理得更好一些,我们在导入场景化开发。我们的人跟我们的用户同吃、同住、同睡、同行,相当于是在跟用户全过程的交流和陪伴中,发现他对车辆潜在的需求,发现他对我们车辆的一些相关的期望。
这个工作看着很笨,我们很多人说天天跟车很累或者怎么样的,但是我觉得看着很笨的方法才是对用户最真诚的方法。所以包括我们现在打造的星海品牌,实际上就是要抓住三个点,第一个要真诚,第二个要温暖,第三个要可靠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国内这个市场越来越卷,您有没有感受到这个?
林长波:也不能说卷,国内的汽车本来就是一个红海竞争的市场,因为我们知道,国内不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,整车厂加起来近百家,我觉得还是比较多的。现在像欧美这些比较成熟的国家,整个的汽车品牌大概也就是10家左右。
我觉得未来国内整个汽车行业还会经历一些比较大的洗牌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不会九死一生?会不会有大概70-80%的企业被淘汰,或者是被重组、被合并?我觉得这个都有可能。
05
“汽车行业已经从‘卷产品’到‘卷老板’”
打开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网财经《封面》:前不久您也开了视频号,开始有意识地运营自己的个人IP,您怎么看待个人IP这个事?
林长波:确实,8月份我也注册了我个人的视频号。因为现在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确实还是稍微激烈一些,以前讲叫卷产品、卷技术,现在卷竞争力、卷流量,然后又开始卷老板。我觉得我们企业的各位负责人实际上也应该站出来,讲一讲企业的一些品牌故事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其实这样也是和用户、和消费者的距离更近了。
林长波:是的。以前很多信息都是经过我们的服务渠道,通过第三方汇总上来的,现在非常快。实际上很多用户他对产品的理解,在某一点上对我们有可能是有启发的,现在我也经常在后台跟用户互动。我们向新能源这样一种经销模式的转变,实际上就是在向用户靠得更近一些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比如说用户在您的视频号下面留言,建议下款车型应该采用什么颜色,有什么样的配置,您会转给相应的同事吗?
林长波:我都会直接转的,包括跟我们这个产品想要合作的一些上下游合作商的留言。这个是我原来想象不到的,原来我一直说我们要形成一个更好的合作伙伴生态,突然发现现在这样的一个相关渠道就变宽了。
06
“未来十年汽车可能是一个可移动的、智能的、共享的生活空间”
网财经《封面》:您刚才其实提到了好几次,有几个关键词可能是比较优先的,一个产品、一个技术,您对这两方面是比较强调的是吗?
林长波:是的,我觉得作为汽车制造企业,按正常讲最关键的还是要把产品做好。汽车是一个大宗消费品,这个跟手机、跟其他产品不一样。手机你觉得不好,过了一年可以再换,但是汽车不一样。我们说第一空间是家庭,第二空间是工作场所,第三空间有可能就是一部车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交流空间。
林长波:交流空间。汽车现在在各个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,并不完全是一个出行工具。以后我们的车子,有可能它又是你的一个工作的延伸场所,又是你的一个能量站,又可能是你的信息源,又可能是你的居住空间。汽车这个产品的未来是有很多想象空间的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未来十年,您对一个理想的汽车的定义会是什么样的?
林长波:我其实更想把它定义成一个“移动的智能的生活空间”。以后家里面的一些功能,我们会慢慢放到车上来。一些需要处理的工作场景,我也会搬上车。如何把第一空间、第二个空间在我们车里面做一个结合。在这个过程中,还要把智能的相关方面也在车子上进行融合。而且,随着一些基础设施变得越来越好,未来的自动驾驶会快速地落地,那在这个过程中,车子有可能就变成共享的了。就是一个可移动的、智能的生活空间,然后再加一个共享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我觉得这能够极大地解放人类,最开始汽车可能解决的只是人的远距离出行问题,但现在里面的很多桎梏其实都通过汽车解决了、释放了。
07
“安全是没有天花板的”
网财经《封面》:您刚才还一直谈到真诚这个词,包括对汽车的定义,它承载了人的很多需求,这种需求也包括“安全”,这是汽车很重要的一面。
林长波:是的,因为我们在所有的产品开发过程和设计过程中,都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,在整个车辆的安全设计方面下足了功夫。我认为安全是没有天花板的,你可以把它做得越来越好。
包括星海的这些产品,在安全方面,我们在高强度钢的相应考量上是不遗余力的。像我们的V9,包括S7,这些新能源的高强钢,比例都是非常高的,都要接近70%。这些高强钢保证了即使车辆在极限地翻滚,包括在一些极限的碰撞里面,它能给我们的乘客和驾驶员留出一个足够的逃生生存空间。在逃生方面,我们会做大量的相关设计。像我们的锁,它一定处于一个半开状态。车窗的话,要做一个微降,因为方便救援。
以前有一些品牌,电车全车断电了以后,车门打不开,这个是发生过的。还有些豪车,因为发生了碰撞起火,车门车窗打不开,出了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故。这些方面,在我的产品里面、在我的设计过程中,基本上我都要考虑到。
因为东风柳汽造车的历史比较长,70年建厂,有55年的造车历程。那么我们的这些经验实际上都是在以前的一些事故,包括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质量问题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,这些经验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。比如说,我们机械式的门锁到底要不要有?车门里面的内开把手到底是做成物理的还是做成按键的?实际上我们都做过大量的相关验证和分析。虽然说现在电子方面的可靠性已经越来越高了,但是我们还是坚持电子的这些开闭键,特别是跟安全相关的这些开闭键,一定要有物理结构。就像我们的门,虽然大家都设计成了电子锁,但是我一定要有一把钥匙可以把它打开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这个其实就是充分考虑到了各种可能的极端情况,哪怕这个情况发生的概率比较低,但是你真遇到了,就是一个个人的不幸。
林长波: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可能,我们就要做一万分的努力,不能有一点点的瑕疵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您刚才讲的那几个关于安全的点,应该向用户去普及,向行业去呼吁。
林长波:当然目前行业里面,在这方面确实还没有一些统一的方法和相关的标准。但是针对碰撞这一块,目前我们有那个C-NCAP(中国新车评价规程),还有中保研的小偏执碰撞,已经有了这样一些标准在牵引大家向上进步。但是针对一些结构的设计,特别是针对一些很细节的点的设计,目前行业里面还是各有各的做法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我看到过相当多的这种新势力品牌,被用户吐槽或者说投诉的点,其实就在于遇到车祸或者发生碰撞之后,车门打不开,车窗打不开,这其实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。
林长波:是的,像我们东风柳汽,实际上最开始还是做卡车起家的。当时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卡车司机的安全,因为当时卡车司机开我们的商用车,他每天是非常辛苦的。为了一趟货准时到达,他可能连续开八个小时,甚至十个小时都有过,有的时候发生交通事故就是一眨眼之间。后来在卡车里面,我们把驾驶室变成了笼式结构,就像一个铁笼子,这个笼式结构是赛车级的,即使车辆碰撞、翻转,这个笼式结构基本上是不变形的。
实际上当时在整个行业里面,我们在安全方面的口碑是非常好的。我们很多用户出了交通事故以后,反过来给我们送锦旗,说这个驾驶室救了他一命。因为一个是我的驾驶室的这个龙骨结构,第二个是我在驾驶室里面有一个回馈结构,相当于是当发生碰撞时,由于驾驶室固定在底盘上,跟底盘相互地悬置,它可以瞬间向后移,会有一个缓冲。特别是在车辆追尾的时候,实际上这给我们的司机带来了最大的逃生机会,我们挽救了很多卡友的生命。
08
“我就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这样走上来的”
网财经《封面》:您一直在汽车行业,从基层一步步走到现在,您觉得这个经历有什么样的意义?
林长波:我觉得因为我从一毕业就开始进入到汽车行业,可以叫做“老兵”,然后到现在这个岗位,我觉得我又是个新人。走向经营的岗位,在这方面对我个人的挑战还是比较大的,所以我也要多向行业去进行学习,争取成为央企里面的新势力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那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难题,遇到比较大的压力的时候,您一般会怎么排解?
林长波:我觉得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,任何人都会碰到一些问题。在这个过程中,一个关键是对外你怎么样去进行求助,还有一个是对内你怎么样去集思广益。有的时候说高手在民间,问题都在现场。所以你只要能放下身段,多跟内部的团队,包括外部的行业,要不然去交流,要不然去求助,总会有一些解决方案的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我看到有的应该也是您的员工,在您的账号下面评论,说希望您更多地去基层。
林长波:我就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这样走上来的,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很多艰辛我都是清楚的,所以我为什么反而说我对企业发展、员工幸福这块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一些。因为我经历过在基层岗位的一些压力和痛苦。现在我对于员工整个的一些思想动态,包括他们的一些工作情况,都在实时跟他们进行交互,我希望做一个能扎根现场的企业负责人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您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职业典范,从基层到现在负责这么大一个车企,怎么样能够学习您的成功?
林长波:我觉得每个人成功的方式各有不同,但是如果说让我给大家提点意见的话,我觉得应该是在各种发展环境下,每个人都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。你只要有了积极的心态,就会去面对方方面面的困难,就会去想办法解决。第二个,我觉得每个人都要有一个终身学习的自律,因为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,你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,要怎么样去进行模仿。第三个,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进取心,自己要有一些向上发展的企图,自己要对自己要狠一些。我觉得有这样几个点的话,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,都会获得一些很好的成功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现在很多普通人普遍比较迷茫,面临一个大变局的时代,普通人怎么改变命运?
林长波:首先我觉得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长板在哪里,然后要把自己的长板,把自己在这个领域的领悟,把自己在这块的一些相关的理解,继续提升起来。第二个,对市场还是要保证一些实时的关注,要更加敏锐一些。在一个岗位不是一成不变的,有的时候也要审时度势地去做一些相应的选择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坚持下来的话,我觉得每个普通人都会活出不一样的人生。
网财经《封面》:感谢,也祝您和柳汽越来越好。
更多内容,关注《封面》对话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股票网上配资观点